企业微信增长 | 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怎么结合?为何分开做难见实效?
一、用户运营与用户增长的痛点:为何分开做难见实效?
在企业微信运营中,很多企业陷入 “用户运营与用户增长脱节” 的困境:用户增长团队只关注 “拉新数量”,通过大量广告、地推拉新,却忽视新用户后续运营,导致 30 天内用户流失率超 70%;用户运营团队只专注 “存量用户维护”,做社群互动、内容推送,却未通过运营动作驱动老用户裂变拉新,增长缺乏新动力;两者数据不互通,增长团队不知道拉新用户质量如何,运营团队不知道如何针对不同来源用户设计策略,最终陷入 “拉新越多,流失越多”“运营越久,增长越慢” 的恶性循环。
这些问题的根源,在于企业未理解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的核心关系 —— 用户增长是目标,用户运营是实现增长的手段,两者需深度融合,形成 “拉新 - 运营 - 留存 - 裂变” 的增长闭环。《增长盒子》通过 “多渠道拉新 + 精细化运营 + 裂变工具” 功能,将用户运营与增长深度绑定,帮助某零售企业实现拉新成本降低 50%,新用户 30 天留存率提升 65%,老用户裂变贡献率达 40%,真正让运营驱动增长。
二、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怎么结合?4 大核心场景 + 增长盒子落地策略
用户运营与用户增长的结合,需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,在 “获客拉新、激活留存、转化复购、裂变增长” 四大场景中,用运营动作支撑增长目标,用增长数据优化运营策略,结合增长盒子功能实现闭环:
1. 获客拉新:运营前置,提升拉新质量
传统拉新只看 “数量”,结合运营思维后,需在拉新阶段就考虑 “用户质量” 与 “后续运营适配性”,用增长盒子工具精准筛选高潜力用户:
增长盒子落地策略:
① 精准渠道选择:
通过增长盒子 “渠道数据看板”,分析各拉新渠道的 “用户质量”(如留存率、转化率),而非仅看 “拉新数量”。例如,某女装品牌发现 “小红书内容拉新” 的用户 30 天留存率(45%)是 “抖音广告拉新”(15%)的 3 倍,虽小红书拉新成本高 10%,但仍优先选择小红书,后续运营成本降低 60%;
② 拉新时同步运营准备:
拉新活码关联 “运营标签”,用户添加后自动打上 “拉新渠道 + 初步需求” 标签(如 “小红书 - 连衣裙偏好”“门店 - 通勤风需求”),为后续运营铺垫。某美妆品牌用此方法,拉新用户添加后 10 分钟内即可完成分层,运营响应效率提升 80%;
③ 拉新福利与运营挂钩:
拉新福利设计需引导后续运营动作,如 “扫码加微信领 20 元券,完成首单再送 10 元券”,而非单纯 “领券即止”。某快餐品牌用后,拉新用户首单转化率从 20% 提升至 55%,为后续复购运营打下基础。
2. 激活留存:运营驱动,降低增长损耗
新用户拉新后,需通过精细化运营激活用户、提升留存,减少增长中的 “用户损耗”,用增长盒子自动化工具降低运营成本:
增长盒子落地策略:
① 新用户激活 SOP:
结合用户标签,用增长盒子 “自动化营销” 设计分标签激活流程:
“小红书 - 连衣裙偏好” 用户:0-1 小时推 “连衣裙搭配指南 + 20 元券”,3 天内推 “新品连衣裙预告”;
“门店 - 通勤风需求” 用户:0-1 小时推 “通勤穿搭技巧 + 15 元券”,3 天内推 “通勤装上新通知”;
某女装品牌用后,新用户 7 天激活率从 30% 提升至 75%,30 天留存率提升 65%;
② 留存运营分层化:
根据用户 “活跃频次、消费金额”,用增长盒子 “分层运营” 功能设计差异化留存策略,让运营动作精准触达:
高价值用户:专属客服 + 限量新品优先购,某珠宝品牌用后高价值用户 90 天留存率提升 45%;
活跃用户:行业干货 + 社群互动,某家居品牌用后活跃用户月均互动次数提升 3 倍;
沉睡用户:唤醒福利 + 个性化内容,某生鲜品牌用后沉睡用户唤醒率提升 38%;
③ 留存数据反哺拉新:
通过增长盒子 “留存数据看板”,分析不同拉新渠道用户的留存率,淘汰低留存渠道。某教育机构发现 “地推拉新” 用户 30 天留存率仅 10%,果断停止地推,转而加大 “内容拉新” 投入,拉新效率提升 50%。
3. 转化复购:运营提效,放大增长价值
用户留存后,需通过运营动作促进转化复购,提升单用户价值,让 “存量用户” 成为增长的核心贡献者:
增长盒子落地策略:
① 场景化转化运营:
在用户 “高意向” 场景,用增长盒子 “自动化触发” 推送运营内容,促进转化:
加购未付款:推 “满减券 + 库存提醒”,某家电品牌用后加购转化率提升 55%;
生日节点:推 “生日祝福 + 专属折扣”,某美妆品牌用后生日用户转化率提升 45%;
消费周期节点:推 “复购券 + 新品推荐”,某母婴品牌用后复购周期从 60 天缩短至 45 天;
② 复购数据优化运营:
通过增长盒子 “转化漏斗看板”,查看 “加粉 - 互动 - 下单 - 复购” 全链路数据,找到运营薄弱环节。某零食品牌发现 “互动 - 下单” 环节流失严重,优化互动内容(增加产品试吃分享)后,转化率提升 42%;
③ 复购用户标记化:
对复购用户,用增长盒子自动打上 “复购用户 - 第 X 次复购” 标签,为后续裂变运营铺垫。某服装品牌用后,复购用户识别准确率提升 95%,裂变推荐率提升 30%。
4. 裂变增长:运营促活,实现增长循环
让 “存量用户” 通过裂变拉新,是用户运营与增长结合的终极形态,需通过运营动作激活老用户推荐意愿:
增长盒子落地策略:
① 裂变运营场景化:
结合用户需求与运营节点,用增长盒子 “裂变工具” 发起场景化裂变活动:
新品上市时:“推荐 1 人加微信,双方各获新品 8 折券”,某美妆品牌用后 30 天裂变新增用户 2000+;
会员日期间:“推荐 2 人加微信,老用户升会员 + 新用户获 10 元券”,某零售品牌用后会员裂变贡献率达 40%;
② 裂变奖励分层化:
根据用户价值设置差异化裂变奖励,高价值用户推荐奖励更丰厚(如 “高价值用户推荐 1 人获 30 元券,普通用户获 15 元券”),某珠宝品牌用后高价值用户裂变参与率提升 60%;
③ 裂变数据闭环:
通过增长盒子 “裂变数据报表”,监控 “裂变参与率、邀请人数、裂变转化率”,优化裂变运营策略。某教育机构发现裂变奖励 “课程优惠券” 比 “现金” 更吸引用户,调整奖励后裂变参与率提升 50%。
三、用户运营与用户增长结合的避坑指南:3 个关键建议
在两者结合落地中,很多企业因细节失误导致效果不佳,结合增长盒子经验,这 3 个坑要避开:
1. 避免 “重增长轻运营”:不要只看拉新数量,忽视运营留存
部分企业将 80% 资源投入拉新,却不做后续运营,导致 “拉新 1000 人,留存 100 人”。正确做法:拉新与运营资源投入比例 5:5,某零售企业调整后,拉新数量虽减 20%,但留存用户增 80%,营收增 50%。
2. 不要 “数据不互通”:避免增长与运营数据割裂
很多企业增长团队用 A 工具,运营团队用 B 工具,数据无法同步。正确做法:用增长盒子统一数据平台,拉新、运营、裂变数据打通,某连锁品牌用后,运营策略调整效率提升 60%。
3. 不要 “裂变强行化”:避免忽视用户意愿,硬推裂变
部分企业不顾用户感受,频繁推送裂变链接,导致用户反感退粉。正确做法:结合用户运营场景(如新品上市、会员日)发起裂变,某女装品牌用后,裂变退粉率从 15% 降至 5%。
四、实战案例:2 类企业用增长盒子实现运营与增长融合
1. 初创生鲜电商(5 人团队)
痛点:拉新成本高、留存低、无裂变增长;
方案:
① 拉新:选 “外卖包裹 + 内容拉新”,数据看板筛选高留存渠道;
② 运营:新用户分标签激活,老用户分层留存;
③ 裂变:新品上市发起 “推荐领券” 活动;
效果:拉新成本降 50%,30 天留存率升 65%,裂变增用户 1500+,营收增 180%。
2. 连锁女装品牌(80 人团队)
痛点:拉新与运营脱节、高价值用户未激活、裂变贡献低;
方案:
① 拉新:门店 + 小红书拉新,活码关联运营标签;
② 运营:高价值用户专属服务,沉睡用户唤醒;
③ 裂变:会员日 “推荐升会员” 活动;
效果:拉新效率升 50%,高价值用户裂变率升 60%,销售额增 85%。
五、结语
用户运营和用户增长不是 “分开做的两件事”,而是 “一体两面”—— 增长是目标,运营是路径。通过增长盒子,企业可在拉新、留存、转化、裂变全场景实现两者融合,让运营动作持续驱动增长。如果你的企业也面临 “拉新难、留存低、增长慢”,不妨从运营与增长融合入手,用系统化方案实现企业微信持续增长。
增长盒子原创文章,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anage.gthbox.cn/content-uzn1cf